无人售货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,作为一种新的商品零售方式,由于其具有非常广泛的销售领域,很快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成为商品零售的主流方式。在日本,70%的罐装饮料是通过无人售货机销售的,每个人每年在无人售货机上花费超过400美元用于购物。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无人售货机。
1993,中国开始从日本、韩国等国进口自动贩卖机,并将其投放到中国市场。1995,国内第一台无人售货机诞生了。1999,大规模生产并批量投放市场。在接下来的十年中,受设备成本、人们的消费观念、商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,我国无人售货机销售业发展缓慢。根据日本无人售货机工业协会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,到2018年6月,中国只有55000台无人售货机,而日本和美国有580万台和691万台,远远超过中国。
2017年,随着“新零售”风潮席卷全国,无人售货机“时来运转”,迎来了高光时刻。短短两年时间,从无人问津到风口浪尖,无人售货机一跃成为众多玩家争相追捧的“香饽饽”。企业玩家从几年前的不足50家激增至260余家,公共区域投放的无人售货机数量年均增幅达25%。
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,当人均GDP突破10000 美元时,无人售货机的需求将得到激增,2016年中国已有 9 个省市的人均 GDP 超过这一标准。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对自动售卖机的需求也随之扩大。专家预测,中国自动售货行业爆发式增长拐点或已到来,未来几年,中国市场将每年增加5—10万台无人售货机,到了成熟期,无人售货机在国内市场可达300万台,市场前景不可谓不广阔。
无人售货机行业爆发的三大因素:工资、租金、技术
不难发现,近些年来,人力成本越来越高。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,比1995年涨了15倍。人力作为传统零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员工工资上涨致使零售链条当中各环节成本增加,利润空间被压缩。
与此同时,自2005年以来,全国房价直线上涨,地租租金随之水涨船高。以上海为例,上海地区的商业租金十年间增加了至少8倍,店面持有成本激增。实体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、人力成本、租金成本三面夹击之下,日子过得日益艰辛。
此外,无人售货机作为一种集声、光、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智能化产品,其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更新迭代。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,极大提高了无人售货机的结算效率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AI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生物识别等技术的深入应用,使无人售货机的稳定性和运营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,“无限货找人”成为可能。